建材之家讯:中国经济大约每隔十年,会有一次体制上的递嬗,一次结构性改革,令经济破茧而出。笔者认为,经济又快接近临界点了。
八○年代初,文革之后的经济百废待兴,农村改革、乡镇企业热都为停滞的经济注入了活力,谱写出第一轮改革开放。九○年代初,价格改革失败带来恶性通货膨胀,增长裹足不前,小平南巡,建立经济特区,经济出现市场化热潮。本世纪初,外遇亚洲金融危机,内有通缩、失业难题,朱镕基内阁毅然加入WTO,并启动银行改革、住房改革,由此再续高速增长的十年。
每次经济到了举步维艰的时候,都是靠政府痛下决心、通过推动结构性调整,对外开放、对内市场化而度过难关的。每一次政策措施均不相同,不过思路是一致的:取消政策掣肘、民进国退、经济活性化。中国经济在三十年内跃居世界第二大经济体,成为世界工厂,并成为全球最重要的消费市场,有许多原因,不过最重要、最关键的是生产力的提高。生产力既包括每位从业员效率上的改善,更包括通过体制变革所带来的机制上、市场上、经营模式上效率的提升。然而,上一轮体制转变所带来的生产力的提高,已被消耗得七七八八,垄断窒息住民间的投资兴趣,增长的动力开始感到力有不逮。
在过去十年,中国经济由出口、房地产与基础建设三驾马车拉动,就业与财富的创造,基本上都是从中而来。
然而出口引擎已在逐步熄火。金融危机之后欧美面临长期、痛苦的去杠杆、减消费、砍开支的过程,全球需求转弱。出口企业成本,却随着涨工资、汇率升值而急速上扬,FDI逐渐退出应是大势所趋。
房地产市场可能面临一个大的(也许需要若干年的)调整。对于住房,中国从来不缺需求,缺的是有效需求,缺的是一般市民买得起的房子。中国房价与国际标竿之间的距离巨大,只是短期被流动性和地方政府撑住了。无论房价跌不跌,前几年那种红火年代相信已经成为过去,房地产对经济的拉动作用自然减弱。
基础设施领域,中国还有许多建设需要进行,但是基建主力的地方政府的财政已经元气大伤了。卖地收入锐减、债务负担沉重,地方的建设能力已今非昔比了。
中国经济的出路在哪里?明眼人都知道,出路在消费、内需。但是“刺激消费”、“内需主导”已经讲了几年,政策宣示也不少,效果却不理想。
在刺激消费上,北京走的是政府主导的路。金融海啸时,政府推出汽车补贴、家电补贴。经济好一些了,又搞消费宣传、促销。由于低端工人收入有限,各省市纷纷不断调高最低工资,一时间涨工资成了官场上的时髦。
消费、内需,的确是中国经济走出当前增长难的主要途径,也是下一轮经济加速的动力来源,更是经济转型之关键。然而,消费不是靠政策补贴出来的,也不是靠人为涨工资涨出来的。笔者认为,经济的崛起,收入的上升,追根究底靠生产力的提高,由此激活经济,增强竞争力,改善收入。
笔者相信,又到了自上而下的结构性改革、谋求经济嬗变的时候了。靠货币扩张、财政补贴,可以维持一定的增长势头、就业机会,但是无法提高竞争力,也无法打造一个可持续的增长平台。刺激措施使用过度,对经济的长期伤害只会更大,欲速则不达。
中国经济今天需要的是,打破银行垄断,打破国企垄断,削减企业税负,降低民营资本在重要行业的准入门坎,利率市场化,汇率市场化。只有在体制上有所突破,生产力才可能上到新的台阶,就业与收入才可能有可持续的增加,经济才可能有新的繁荣。
建材之家是聚集全国各大家居建材市场供应商于一体的建材O2O模式家装电商互联导购平台,专注于建材+互联网+AR全景的新零售应用场景建设,为消费者提供线下家装中各种家居,建材,装修,装饰材料的线上大家居导购服务,欢迎登陆http://wap.jc68.com/