建材之家讯:供给侧改革,是引领中国经济适应新常态、寻找新动力、实现新发展的破题之举。在实现以去产能、去库存、去杠杆、降成本、补短板为主题的供给侧改革过程中,越来越多的桐乡企业家意识到,要让产品向“高精尖”转型,离不开管理的创新、优化。
精细化管理下的精益制造
位于桐乡经济开发区的浙江伏尔特医疗器械有限公司生产车间里,正在生产5微米的精密输液过滤器。
这是一个置于输液器末端的装置,一枚圆饼状的透明塑料零件,里面有一张白色薄膜。看似并不起眼的产品,生产过程却极为精细。产品需要在一张PET磨床上,通过重离子加速器打出印记,再通过后道处理形成小孔,一平方厘米,起码要有80万个小孔。
5微米的小孔有多大?1微米相当于1米的一百万分之一。如何在一平方厘米的范围打上80万个小孔,怎么避免出现二连孔甚至三连孔的现象?“尤其是三连孔,会导致滤除率下降,这是我们不允许的。国家标准是滤除率不低于90%,我们给自己的内控标准是做到95%。”公司总经理马建强告诉记者,滤除率越高,对人体的保护性越强,产品在市场上也更具优势。
如果没有严苛的品质管理,这样的产品制造几乎不可能实现。马建强认为,在高水平制造中,必须摒弃过去生活中“差不多就行”的心态,而精细化管理的理论并不复杂,关键是持之以恒地实施,必须要有精细化机制来保障。
在“伏尔特”就有一套严格的质量把控体系,从原材料进厂开始首检起,每道工序都有对应的工艺文件,都有巡检员,每个生产批次都要抽检留样,而且通过信息化技术改造,产品的可追溯性非常强,比如输液器,哪一个零部件在哪个时间段由哪位员工生产、组装,均可查询。另外,公司拥有一系列先进的生产设备,比如洁净车间可以实现温度、湿度、换风次数、微生物实施监控自动补偿。
此外,公司还制定了一整套高于国家标准的企业标准,比如国家对精密输液器的流量标准是500毫升/10分钟,而“伏尔特”的产品标准是1000毫升/10分钟以上;国家标准的麻醉针拉力指数是15牛,而“伏尔特”的产品标准是50牛。
高品质下的信息化管理
从某种意义上说,精细化管理是成本的杀手。如何在精细化管理的基础上,有效控制成本?此时,信息化的高速发展就在企业管理中发挥了重要作用。
在浙江易锋机械仓库外,一辆准备出发的货车上,装着产品的塑料筐整齐地码放着。每个筐子的侧面,都贴着一张二维码标识。一旁的工人从仓库中取出一款产品,扫描其中的二维码,从原材料的进货渠道到制造的每个环节,所有信息一目了然。产品上的这个二维码,其实是公司去年引进的产品质量追溯系统的一部分。这一系统可以实现对产品从原材料验收、生产过程控制指标、产品出厂销售等全过程信息记录,并实现对原辅料供应商、生产过程控制指标、质量责任人员等信息的追溯查询。信息化的改造,助推了企业生产提质增效,2015年,易锋机械实现销售收入5.4亿元。
桐乡市宝禾医疗器械有限公司2012年落户桐乡市科创中心,由于公司销售在杭州,生产在桐乡,异地办公给企业生产、销售带来了不少麻烦。“以前我们销售产品,都是通过word做订单,然后发给生产地,一个文档从制作到确认,至少需要十多分钟时间,而且中间还可能出现人为误差。”公司技术部工作人员凌羽立坦言,这种模式效率低、误差高,容易发生误删等情况。去年公司首次尝试了“云”服务,将自行开发的ERP软件系统送上了“阿里云”,“现在通过‘云’服务,软件下单,每单只需要3到5分钟,而且可以将销售单自动生成生产单,不仅提升了办公效率和信息化水平,而且不易出错,加上‘阿里云’有云回滚功能,也不用担心数据被误删。”借助信息化的提升,公司业绩也有了稳步提升。
建材之家是聚集全国各大家居建材市场供应商于一体的建材O2O模式家装电商互联导购平台,专注于建材+互联网+AR全景的新零售应用场景建设,为消费者提供线下家装中各种家居,建材,装修,装饰材料的线上大家居导购服务,欢迎登陆http://wap.jc68.com/